超越困境的4則樂享實例

 實例 1 
邱建勤:
善用時間辛勤工作,妥善規劃未雨綢繆!
  1968年在越南蜆港,我的太太因病過世。那時兒子十七個月,女兒剛出生十五天。然而,非常感恩,遭此人生驟變之時,我在越南當地的美國機構工作收入頗高,家裡經濟寬裕。開始時請了兩位褓姆在家照顧兩個小孩和做家務,後來把孩子寄養給母親,和幾位妹妹一同照顧、撫養。

  兒子五歲,女兒快滿四歲時,我調回西貢,有很多時間跟孩子在一起。1975年美軍從越南撤退,我們一家十五人到匹茲堡。起初我在美國西屋公司作打字員,後來進入電腦部門工作。那個年代使用電腦的人員都在一個大房間裡工作,一天廿四小時,一年365天在內輪班、加班、值班,於是我能爭取到很多為人代班的機會,可增加工資使家裡收支平衡。

  由於掙錢不易,孩子們經常揀教會弟兄姊妹孩子穿舊了小了的衣服和鞋子穿。我常教導他們不要追求名牌,因為外表的衣物並不能表示一個人內在的真實,我們要過的是知足感恩的儉樸生活,要用自己的勞力賺取額外想要的東西。

1989年邱建勤再尋人生伴侶重組家庭。

  我雖然把握每個賺錢的機會,賺錢卻不是我惟一的目標。猶記居住匹茲堡的那段時間,每天下班後在猶太人開的牛、羊肉及海鮮食品批發公司─“Wholey” 兼職;他們聽說我會講廣東話、普通話及越語,主動找我去向餐館推銷產品,只需在家接聽電話就可按小時賺取工資,每個月還有一次機會可帶家人去不同的餐館消費五十元。那時和客戶打交道,交到很多朋友。我帶著兒女去用餐時,教他們如何與人交往,並傾聽餐館工人的心聲,也把握機會向餐館人員傳講福音,這些都是生活中的寶貴經驗。

  平日,我們一起訂定預算,我會設立獎金鼓勵孩子,並教他們收集、使用折價券。女兒十二歲出去幫人做臨時托嬰的小時工,我會事先去雇主家探訪,查看有無不當書籍或雜誌,雇主通常都很支持我的想法。我也堅持全家要在主日去教會敬拜,孩子們要上兒童主日學及參加教會青少年團契。教會有位姊妹很喜歡我的孩子,常抽空到家中以最低廉的費用輔導孩子的功課。這些恩典常讓我看到上帝在逆境中奇妙的安排,祂用這些信徒彼此相愛的寶貴事件,讓我明白祂的話:「萬事互相效力,叫愛上帝的人得益處」!
邱建勤與小女兒在2002年「神國文化實務營」同窗。

  1989年兒女完成學業,留在匹茲堡工作。我再次結婚,遷居費城。1990年生下么女,卻逢妻子失業。當時我在警察局任職文員,工作時間從每晚11:00到第二天早上7:00,處理一些刑事檔案,下班後到醫院和法庭作翻譯員,下午3:00回家睡覺至晚上10:00起床再回警局上班。

  2002年在「神國資源文化實務營」上了溫英幹教授的「基督徒理財課程」,學到先還小債再還大債和開源節流的策略,很快還清了債務。當年么女只有十二歲,為保障妻女生活,另購買人壽保險,同時為么女儲存大學基金,並利用警局的提前退休計畫,將薪資100%存入退休延稅帳戶,至六十二歲退休時已有足夠提供女兒讀大學所需,我也可以用更多時間事奉上帝了。
 實例 2 
佚名:人生雖不完美,靠主不必憂慮!
  我個性外向,前夫偏內向,因此互相吸引,只認識半年即進入婚姻殿堂。

  然而,婚姻走到第七年,因彼此對錢財使用方式南轅北轍而爭吵不斷,導致我離開夫家,但因掛念孩子,經常跑回去偷偷看他。到第十年,終於離婚。

  那時工作滿十二年,公司福利讓我在離開工作後尚有後續福利,可供暫時離開職場的經濟需求,期間我和孩子的生活費、學習費都能得到供應,其他額外開銷如才藝班學費等也從未間斷。此外,自己在公共場所尋找資訊,參加過許多政府開設的輔導單親心理重建,或職能訓練等免費課程,幫助我不再回頭看過去,只安靜下來把孩子養大。

  記得離婚第一年的一個星期日,女兒鋼琴老師臨時請假,我帶著孩子在附近逛逛,聽到旁邊建築物裡傳出好聽的詩歌,隨即進入參加崇拜,第一次認識教會。中午的愛筵對我這個不擅烹煮的主婦尤其具有吸引力,從偶爾去到養成每星期去教會的習慣,將每主日分別為聖堅守到底。甚至開始投入教會的飯食服事,一直在廚房做愛筵。更時常支持其他教會的大型餐點服事,啟發我的潛力,不再對事情膽怯,放下懷疑和恐懼,在服事中學習謙卑與人同心合作。

  三年後重回保險業工作,開始學習法律等相關專業知識。經過適度調養後心靈得到釋放,對生活全力以赴,朋友同事都覺得我完全變了個人。每次和客戶簽約時能定睛在上帝身上,依靠祂的話語體貼需要申請保險的人,為他們安排更好的經濟計畫,如果他們本身不需要,還會幫忙轉介給其他有需要的朋友。因著老客戶積極介紹有潛力的新客戶,使我的客群越發優質,工作更加順利。我也將收入區分為生活費、儲蓄金和緊急需用,又藉公司福利制度參加旅遊,得到休閒且增廣見識。上帝的供應充足使我們日子不虞匱乏,最後甚至有餘力購屋置產。

  單親媽媽的角色教我學會面對並接受人生的苦難:撫養孩子、修理家電、學習騎乘方便省錢的摩托車,如今還能以自身經歷幫助身邊愁苦的單親。人生課堂上不可能考一百分,但只要能釋懷接納自己,靠著主勇敢前行,就已經得到最優秀的成績!

  多年來,我以聖經教導為基礎學習理財,對數字更加敏感精准,能運用有限的金錢成就更大的事情。信仰更讓我可以放下自卑與憂慮,積極迎向人生的光明面。聖經〈詩篇〉第一篇說:「他要像一棵樹栽在溪水旁,按時候結果子,葉子也不枯乾。凡他所作的盡都順利。」讀至此,常想像自己浸足溪水中那舒適安然的模樣,覺得生命到處充滿著陽光!
 實例 3 
劉笑彤:努力工作,享受人生!
  我1989年結婚,1995年和前夫分開,那時兒子才兩歲半。當時我倆都剛開始工作賺錢,我一直不知道銀行存款有多少,分開的時候沒有信用卡,留下來的銀行帳上數目是零!然而離婚的時候甚麼都沒要,只要了孩子的監護權。離婚後我一個人的工資不夠支付孩子的開銷,但法院判決的孩子撫養費幫了我很大的忙。

  2000年拿到美國公民身分,換了個工資較好的工作,加上有前夫負擔孩子生活所需,還趕上貸款利率特低,我破釜沈舟地貸款十萬美金買了棟老舊房子,積點錢就找人修理,慢慢修得像樣了,以二十萬美元賣出去,賺得的差價全供我和兒子一起去各地旅遊了!

  在朋友間我常戲稱自己是打不死的「小強」(臺灣用語,指蟑螂),大膽又謹慎的個性,讓我勇敢承擔單親的角色,獨自把孩子拉拔長大。其實經濟狀況基本維持在溫飽水準,談不上會理財。在不好又不算太壞的中間,也常生恐懼。老房子不需要修的時候,就把錢省下來存著,用公司配合員工投資的相對款(401K)作為退休金存款,其餘的拿出來旅遊。我有個信念,有生之年都要努力工作,直到體力沒法支撐才停止。

  從小就喜歡旅遊,旅遊前會做很多準備工作,包括旅遊預算、希望寓教於樂、能真正獲得身心靈各方面的益處。每個月薪資除基本生活費,省下來的錢都用在帶孩子出去旅遊,我覺得這樣值!或許有人認為我這人沒有危機意識,其實並不盡然。

2016年10月,劉笑彤在尼泊爾徒步到珠峰大本營。

  一離婚我就為孩子日後有保障而買好自己的意外險,每年只需繳200美元保額,保四十萬可一直領到孩子廿二歲成年自立為止。聖經〈馬太福音〉十一章28節說:「凡勞苦擔重擔的人可以到我這裡來,我就使你們得安息。」這句經節在我生活中哪裡都適用。

  除了喜歡旅遊,我還嗜好閱讀。經常向圖書館借閱,讀了很多書。書中人生百態盡顯各種不同境遇,每位作者展現的生命故事、經歷的悲慘遭遇,都使我感同身受!人生不如意事常八九,我願專注在那有限的一、二如意事,不訴苦、不報怨,用理性克服負面思想,心中常懷喜樂。

  我們既然不能確定自己明天是否還能做這做那,那麼今天還有甚麼是過不去的呢?投資或許可以讓我得到更多利益,但藉旅遊和閱讀所得的豐富積累和底蘊,讓大家願意跟我作朋友,這就是一種足以自豪的自我價值了。尤其是能活出信仰內涵,帶給周圍的人正能量,就可靠著上帝給我的智慧和能力去成就許多的事。
 實例 4 
簡海玲:謹守聖經教導,積存財寶在天!

  回想二十五年前有一天清晨六時,經過一夜無解的談判,孩子的爸撂下一句話:「今天不簽字,明天以後妳將一無所有。」僅僅提著他的公事包為外遇離家而去,從此沒有回頭。

  那時臺灣的公務員收入,雖稱「吃不飽餓不死」,如何能養活十五、十三、八、一歲的四個孩子?曾幾何時我身無分文,還要面對嗷嗷待哺的四張嘴!惟有秉持著「天無絕人之路」的信念,張開雙臂好好保護、養育他們。

  感謝爸媽教給我勤勞節儉的美德,家中任何大小事情都親自處理,孩子們的一日三餐都自己做,不外食。曾在工作之餘學會烘焙點心,逢年過節時就代店家製作些應時的點心及滷味,賺取微薄的代工收入貼補家用;也在同事朋友間忙做「團購」,用自己的勞力換取廠家的折扣,得以享用較精緻的水果、海鮮、牛筋、牛肉等食材,來補充孩子們需要的營養。如今還記得當時念國中的二女兒曾說:「同學都不相信我是單親家庭的小孩,我們家冰箱就好像是水果店用的一樣。」

  感謝上帝!為我預備愛我的公婆,承擔他們兒子所有的虧欠。不僅幫我照顧年幼的兒女,甚至在知道我經濟拮据之時,主動每月按時匯款給我,數額雖不多,仍讓我感到無比溫暖。

簡海玲與女兒家歡聚,樂享天倫。

  2001年帶著三女兒及小兒子移民來美。由於當時沒有英語溝通能力,找工作不易,所以早期也曾靠製作點心、便當銷售給中文學校師生們,作為一項固定收入。生活中我與孩子們謹守「甚麼是該買,甚麼是想買」的分際,節儉度日。一年後我們三人同日受洗歸主,謹守聖經的教導,遵行什一奉獻的原則,即使是孩子們的打工收入也一樣要奉獻。因為我們深知,地上的財寶有蟲吃、會朽壞,惟有積存在天上的財寶永不貶值。

簡海玲喜愛烹飪、現任主廚的小兒子。

  如今三女兒與女婿成為服事主的宣教家庭,兒子也學成立業,不忘主日的敬拜。回顧來時路,聖經〈詩篇〉廿三篇字字對應了我的人生;仰望、信靠,順服我們的上帝,因為祂知我所行的路,我願一生一世跟隨祂,與祂同工同行。

本文摘自《2017真愛家庭雜誌第98期》,未經同意請勿轉載

文/簡海蘭採訪整理

本文取材自《真愛家庭》雙月刊該雜誌為「國際真愛家庭協會」之代表性刊物以陪伴全球華人「將心歸家享最愛,守住真愛守住家」為宗旨提供全人性全程性全面性的專業服務該雜誌2001年創刊迄今所有内容及該協會所有課程教材及服務請上網www.familykeepers.org查詢

#真愛雜誌
#神國資源文化實務營
#Wholey
#單親媽媽
#詩篇
#馬太福音

如果你喜歡閱讀,也許你也會有興趣


 #加入LINE官方帳號享神秘贈禮
加入好友
**轉貼本文時禁止修改,禁止商業使用,並且必須註明來自天恩出版社版權所有,請勿翻印,及附上原文連結**