我們為了「現代閱讀習慣改變」嘗試得太少,其實不是人們不閱讀了,而是人們「運用時間的習慣」變了。
三個月前的一個晚上,在我轉台的放空時間,我瞥見了一部有關人類進化的短片。平時我對生物學範疇的議題沒有太多興趣,然而前陣子受《人類大歷史》這本書的激發,覺得人類歷史實在太多智慧了!片中描述一百萬年前的地球上,不僅有我們的祖先——智人,還有我們祖先同種的旁系——類人猿(其實當時有非常多人種存在著,上帝創造各從其類)。
類人猿,牠們先天比我們祖先強得多,也有更多的優勢,比如擁有結實的牙齒和強健的體魄,可以去咀嚼粗纖維的球莖植物,也可以隨意獵取到他們需要的食物,所以牠們無需四處去從事危險的覓食活動。我們祖先的智人則沒有這種優勢,只能不斷嘗試危險的冒險,比如偷襲野獸,並與其搏鬥,還常常因此丟掉自己的性命。但,我們祖先從未停止過類似的嘗試,並且不斷從中積累知識、吸取經驗。這過程看似是一個不可逆轉的命運,就像我們大多數人所認為的;後來,地球環境發生變化,球莖植物大量消失,類人猿由於找不到充足的食物而逐漸滅亡;最後,走到今天的,則是原本先天條件並不占優勢的「智人」,並且不斷發展壯大。而在生物學裡,全世界現在唯一的人種,就只剩「智人」了。
這讓我想到了我身處的出版業,銷量劇減,腰斬再砍半,是我們失敗太多,還是因為嘗試太少?
我認為是後者,我們為了「現代閱讀習慣改變」嘗試得太少,其實不是人們不閱讀了,而是人們「運用時間的習慣」變了。
(影像小故事:一年一度的領袖高峰會,領袖其實是服務業,放下你的領子,捲起你的袖子,為神幹活吧!)
(影像小故事:一年一度的領袖高峰會,領袖其實是服務業,放下你的領子,捲起你的袖子,為神幹活吧!)
生活在這個時代的人,是很辛苦的,我們生長在一個「相對幸福,但極具挑戰」的時代,我們嫁接嬰兒潮到資訊爆炸、AI及機器人時代,過去花五、六十甚至上百年才有一次變革;但現在,其實每隔三到五年,就讓時間的運用效率遠超過去一世紀進步的速度,工業革命和電腦革命都分別花了一百年,也就是那個世代的人可以花一百年慢慢嘗試、改變,但電腦普及的這件事情,其實也不過就是三十年前的事情,而接踵而來的手機、物聯網、AI、區塊鏈革命,卻在短短十年間逼著人們快速嘗試和改變,在這麼急劇變動的時代,我們的時間也是被迫劇烈切割的,這就是所謂的「時間碎片化」,結果就代表閱讀的習慣也正在碎片化,面對這個微閱讀時代,最好的方法不是排斥它,而是用碎片系統化的工具來閱讀、學習,而我相信這就是電子書在近幾年越來越蓬勃發展的原因,電子書正是碎片化時間下的系統化學習路徑(若你還沒使用過電子書,歡迎到p.10下載免費的EPUB版電子書,有詳盡的教學方式 ^^ )。
而也因為碎片化讓現今的教育和媒體都帶出許多片段和解構的信息,以至於在這樣解構性的世界裡,系統化的整全學習就更是重要,我相信這也是書籍存在的意義,所以天恩仍致力於跨宗派的門徒餵養,先驅知識和真理扎根。
➡像是這次在上面陳列的幾本炙手新書,不論是批判系的、溫暖系的、榮耀系的還是經典系的,都值得您掂掂她在你手中的重量,尤其是由教會領袖先驅約翰.亞諾特及歐大衛牧師所寫的兩本禮物書,更是對於初信的溫暖手禮。
如果你樂意接受較具批判性的論述之挑戰,歡迎看看《不跳電門徒》+《不插電教會》及《為何不能享受全備福音》,你會發現:或許有時我們把天堂的標準降得太低,卻把地獄的門檻架得很高;
➡近期非常暢銷的禮物書《擁抱七十個七次》及《曠野沐恩——你的第二人生,始於祝福的甘霖》分別是首屈一指的教會領袖約翰.亞諾特及歐大衛牧師所寫,非常適合成為初信的溫暖手禮,讓世人都知道四百九十次的擁抱,就是祂最大的恩典;
➡大家聽過《永恆入侵時間》嗎?當榮耀進入敬拜中是什麼樣的光景?趕緊看看瑞尼.麥克林的妻子最新力作《預嘗榮耀——敬拜》;
➡最後一本《天路歷程》是二十一世紀的最新譯本,也是北美公認最好的譯本,對於經典有興趣的你絕對不能錯過。
會持續推出各樣書籍,串聯國度資源,是因為我們相信,閱讀的本質是傳遞先進的知識和價值觀,散播真確的真理及力量,讓人們有能力嘗試更多。如果現代人都不閱讀了,但為什麼這個社會卻還是繼續飛快的進步?如果一個世代的人都不閱讀,這個世界還有可能繼續成長嗎?
我很喜歡《商業週刊》何飛鵬社長的一段話:試問,如果你不喜歡閱讀,又不想學一門技藝,那你還有什麼選擇?又如何擁有選擇的權利?的確,閱讀不必然會帶來偉大的成就;但不閱讀肯定會帶來巨大的平庸。在這個資訊爆炸的時代,我時常提醒自己,閱讀,是讓時間瞬間慢下來的魔法,也是讓自己擁有選擇權的最佳方法。既然閱讀仍然有用,又怎麼可能選擇不閱讀?
我們每天都會經歷,幾個滑手機滑到無力的時間、被老闆罵的時間、或是被家人吐槽的moment,也許讓你覺得前途無光;但無論如何要記得,一本書,可以承載巨大的力量,人生也是。
只要人生這本書,不會只有「已讀」,就好。
只要人生這本書,不會只有「已讀」,就好。
天恩出版社社長 丁懷箴
▼如果你喜歡閱讀,也許你也會有興趣
留言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