以教練方式造就生命

以教練方式造就生命


文/陳恆霖


牧長同工們可曾陷入以下的困境:

1. 牧會多年,常感到很難牧養會眾?
2. 花很多時間陪伴會友,卻常常沒有果效?
3. 牧會與牧養工作耗盡了許多力氣,常感到疲倦?
4. 會友來向您訴苦家庭問題,您是清官難斷家務事,還是直接告訴他聖經的教導就沒事了?
5. 會友中有人是同性戀者、更生人、性工作者,牧長(或會友)是否該接納他?
6. 您覺得會友怪怪的,卻不知道他已有憂鬱症狀,卻還一直告訴他要常常喜樂,但是病情卻毫無起色?
7. 您是否覺得會友對牧長期待很高,好像7/11便利商店,隨時要應付及滿足會友的需要?
8. 您覺得會友與牧長是否要有清楚的界限,各自負起該負的責任?
9. 光有熱心服事,卻沒有好的效果?您怎麼開口?
10. 只教會友讀經、禱告就好了?

若您常陷入上面的困境,可曾嘗試不同的牧養方式?從組織的觀點而言,教練式領導(Coaching)是未來的趨勢。前奇異執行長Jack Welch說:「最偉大的領導者,是一流的教練。」教練是領導者應具備的能力之一,教練能力是催化組織的要件,同時教練式領導是組織改革的關鍵之一。


教練有哪些技巧?


讚賞式取向

讚賞不是阿諛奉承,或說些表面話與場面話,乃是發自內心看見客觀事實的回應。「污穢的言語一句不可出口,只要隨事說造就人的好話,叫聽見的人得益處。」(以弗所書4:29)「智慧人的口,說出恩言。」(傳道書10:12)

專注與傾聽

溝通互動中,我們常以為「聽到」等於「聽懂」。「所以我用比喻對他們講,是因他們看也看不見,聽也聽不見,也不明白。」(馬太福音13:13)從聽見到聽懂是有距離的。真正的傾聽,是指抓住並了解當事人溝通的訊息,不論是口語(語言)或肢體的(非語言),清楚(我非常開心)或模糊的(我很好)。

我們常好為人師,喜歡教導別人,還沒聽完就下指導棋,這常是不小心犯錯之處。真正懂得溝通的人,能聽懂別人說甚麼,比自己說甚麼還重要。

有同理心

多數人了解同理心就是設身處地站在對方的立場想。亞瑟.喬拉米卡利和凱瑟琳.柯茜(Arthur P. Ciaramicoli & Katherine Ketcham)對同理心有其獨特的看法:「作一個能施展同理心的人,比擁有同理心的技術更重要,同理心包括準確地理解他人的情緒,並在回應時重視每個獨一無二的個人與情境。同理心是一種能深入他人的內心與靈魂,了解他們的思想、感知、情緒的能力。」

使用開放式問句

提問方式旨在邀請當事人澄清或探索想法或感覺的問句。讓當事人對自己的問題進行多面向的探索。開放式提問的功能在於:1.延伸想法,思索甚麼是重要的;2.充分表達想表達的看法;3.不帶偏見,顯示你尊重他人的意見;4.讓對方用自己的話,說他們的見解;5.蒐集資訊,增進彼此了解,建立和諧關係。

仔細讀讀四福音書,看看耶穌與門徒的對話。當門徒有不明白的地方,會詢問耶穌,有時耶穌不直接回答問題,反倒提出問題讓門徒去思考,自己領悟找到答案。下面是幾個例子:

1.         路加福音十二章41-48節:

彼得說:「主啊,這比喻是為我們說的呢?還是為眾人呢?」主說:「誰是那忠心有見識的管家,主人派他管理家裡的人,按時分糧給他們呢?」主人來到,看見僕人這樣行,那僕人就有福了。我實在告訴你們,主人要派他管理一切所有的。

2.         路加福音十章25-37節:

(文士)起來試探耶穌,說:「夫子!我該做甚麼才可以承受永生」?

耶穌對他說:「律法上寫的是甚麼?你念的是怎樣呢?」

他回答說:「你要盡心、盡性、盡力、盡意愛主─你的神;又要愛鄰舍如同自己。」

耶穌說:「你回答的是;你這樣行,就必得永生。」

那人要顯明自己有理,就對耶穌說:「誰是我的鄰舍呢﹖」

耶穌回答說:「有一個人從耶路撒冷下耶利哥去,落在強盜手中。他們剝去他的衣裳,把他打個半死,就丟下他走了。偶然有一個祭司從這條路下來,看見他就從那邊過去了。又有一個利未人來到這地方,看見他,也照樣從那邊過去了。惟有一個撒馬利亞人行路來到那裡,看見他就動了慈心,上前用油和酒倒在他的傷處,包裹好了,扶他騎上自己的牲口,帶到店裡去照應他。第二天拿出二錢銀子來,交給店主,說:你且照應他;此外所費用的,我回來必還你。你想,這三個人哪一個是落在強盜手中的鄰舍呢?」

他說:「是憐憫他的。」

耶穌說:你去照樣行吧。

若將前段情境改寫為現代版本,試想體會其中的含意:

部屬問:「我該有多少績效才可以贏得認可與尊重?」

上司回答他說:「公司的相關規定上寫的是甚麼?你理解多少呢?」

部屬回答:「你要盡心、盡性、盡力、盡意愛你的工作並且努力表現;又要關懷同事的努力與表現如同自己。」

上司說:「你回答的是;你這樣做,就必贏得認可與尊重。」

那部屬要顯明自己有理,就對上司說:「誰是我的同事呢?

有同事從某個部門轉到另一個部門,受新單位同仁欺負。他們對他採取冷漠的態度,毫不關心他的適應問題,就丟下他自己解決了事。偶然有一個部門主管經過辦公室,看見他就轉身離開。又有一個資深同事來到這個部門,看見他,也照樣轉頭而去。惟有一個與他業務無關的同儕偶然經過,看見他悶悶不樂,就關懷他,上前了解他的難處(油)和處理他受傷的情緒(酒),安慰與支持後,協助他持守自己的工作崗位,並且帶到人力資源部門去照應他。

第二天仍然來看顧他,交代人資部門,說:「你且照應他;此外有其他需要的,我都來負擔。」

上司問:「你想,這三個人哪一個是會關心同事的人呢?」

部屬說:「是願意關心新同事的。」

上司說:「你去照樣行吧!」

耶穌做的,你也能做!從經文中看見耶穌展現幾個典範:沒有責怪(態度),沒有生氣(情緒),適時引導(時機),善問問題(釐清),使用比喻(理解),以身作則(憐憫),清楚指示(教導)。

文章作者:陳恆霖博士,為臺灣崑山科技大學副教授、培英國際教練領導力學院創辦人暨院長;擁有諮商心理師證照及美國加州政府認證組織教練資格。



如果你喜歡閱讀,也許你也會有興趣




留言